一張超巿禮券,看金錢觀
為什麼芝蛋治呀突然想談金錢觀?這要從奶奶的一次「超市購物事件」說起。
某天,芝蛋治呀手上有兩張 50元的超市禮券,於是分了一張給奶奶,原意是氹氹她開心。結果,過了兩三個月,奶奶突然投訴:「我只買了幾個蘋果和兩包麵,最後結帳 54元,我賠了4元給超市!」
奶奶的語氣裡滿是懊惱,甚至有點憤怒,彷彿她不是在買東西,而是在被迫「賠錢」。芝蛋治聽完,心裡想:「這張禮券不是免費的嗎?怎麼會變成『賠錢』呢?」
芝蛋治再也不敢送奶奶現金禮券,深怕她又因為「賠錢」而生氣。
奶奶的 「虧損心態」 讓她對金錢充滿焦慮,總覺得自己在「失去」,而不是在「獲得」,花錢就是一種損失,而不是一種交換或體驗。
但事實上,她並沒有真正「賠錢」,她只是用 4元換取了商品,但她的心態讓她覺得自己吃虧了。
這種「虧損思維」不僅讓她害怕花錢,甚至對金錢充滿敵意,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和體驗。(更慘的是芝蛋治,超市禮券沒能讓她開心,還要聽她嘮叨!)
芝蛋治開始反思自己的金錢觀,並提醒自己:要活得「心富」,而不是「心窮」!
如果我們總是害怕失去,那麼金錢就會變成一種壓力;但如果我們懂得欣賞金錢帶來的價值,懂得用「獲得」的心態去看待花錢,那麼金錢就不再是單純的數字流失,而是生活的助力。
金錢本身沒有喜怒的情緒,但我們的金錢觀卻能決定我們的財富流向。心態決定財富,如果我們總是害怕失去,那麼金錢就會變成一種負擔;但如果我們懂得欣賞金錢帶來的便利與幸福,那麼財富就會成為生活的推動力,讓我們活得更自在、更快樂。
所以,芝蛋治決定——從今天開始,做個「心富」的人!
很好的提醒
回覆刪除謝謝傻貓!
刪除我阿媽只係會覺得超巿比深水埗一帶的藥房/食品店都貴,
回覆刪除用禮券去超巿"買貴野" 唔係咁順O者
伯母是位精明的消費者,知道如何守護金錢,如何用得其所。
刪除我奶奶真是嬲咗出嚟㗎!
刪除我站在奶奶心態,可能媳婦出手太低,原以為每月會有50元禮券,点知。。。往後俾多一百元禮券都唔怕死啦,相信她本人買得更開心,更快樂。:)
回覆刪除哈哈!都是我的錯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