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蛋治透過IB平台設置了到價買盤,發現星期一晚成了盤,買入了ALLY 2033年及ORCL 2038的債券。 芝蛋治已將限價買盤設定了較低的價位,成交了,心想:極大可能是侵侵在「發功」。果然,侵侵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抨擊老鮑:Powell’s ‘termination cannot come fast enough’,美國股、債、美元齊跌,道指跌了逾800點。巿場的強烈反應,侵侵改一改劇本,馬上又說 no intention of firing him,市場應聲劇烈反彈。 所以,跟車太貼只會讓自己心情大上大落,時而抑鬱、時而亢奮。芝蛋治認為,除非是積極參與炒作的投資者,否則對於被動現金流投資者而言,追蹤每一條市場資訊是多餘的。 近期美元走弱引發市場對美元的擔憂,人人也說:美元崩潰,美元瘋狂下瀉,資產朝不保夕,港元跟美元攬炒……云云。 芝蛋治還記得一、兩年前,美元強勢不停加息,美元及港元高企,這時巿場說香港借貸成本上升,生活消費價格昂貴,引至港人北上,外國消費型旅客絕跡……換句話,美元無論強勢或弱勢,香港都會閉翳。 然而芝蛋治回顧過往情況,美元指數的波動屬正常範圍。現在的美元指數DXY是98左右;2020年美元指數曾跌至89,2014年上半年徘徊於80,均未出現所謂的“美元崩塌”。匯率波動只是正常的此消彼長,芝蛋治想法比較簡單,港元掛鉤美元的特性,使投資美元資產能有效減少匯率風險,所謂“顧少一瓣”。 侵侵不斷「打嘴炮」及「美元末日論」下,要去除噪音,穩定心神,才能作出理性的投資決定。 #文章只屬個人分享,不構成買賣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