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

不想被時代淘汰, 開始學習Crypto

圖片
芝蛋治一向對 crypto 保持小小好奇,最近見到特朗普的「天才法案」( Trump’s Genius Act ),加密貨幣再次成為全球投資者的焦點,芝蛋治也重新燃起了興趣。 在未來,加密貨幣可否晉身為真正的「流通貨幣」?在國際貿易付款或跨國外匯兌換上, crypto 是否會成為主流選擇之一? 現在大部分人買入 Bitcoin 、 Ethereum 這些主流加幣,不是為了日常消費,而是作為投資或者炒賣用途。C rypto 要變成大家日常生活都會使用、隨手付款或兌換的貨幣,仍然有一段道路,包括監管、接受度……等問題,不過,各國政府及金融機構「好像」正在同一方向中邁進。 芝蛋治也入手了一丁點的 Bitcoin ,不是想炒賣賺快錢,而是想親身感受加密世界的脈搏。有實貨在手,學習時自然投入得多,也提升了對市場的敏感度。 其實,時代變得很快, crypto 作為新一代金融工具,即使今日未全面滲透,每個人都值得了解下。正如芝蛋治的父母輩,在 ATM 提款機面世時,不去學習使用,之後,任何方便快捷的提款、付款方法也不會懂。所以,只要停了一步,很可能跟不上去,被時代「淘汰」! 芝蛋治入門第一步,是多看 Duncan 兄的「DUNCAN新價值投資」網誌學習,逐步理解加密貨幣! #文章只屬個人分享,不構成買賣建議  

芝蛋治與AI的日常

圖片
芝蛋治跟朋友 C 說:「用咗 AI ,真喺學咗好多嘢,又慳番好多時間! AI 真喺革新時代,影響媲美工業革命」 朋友 C 好奇問:「你都唔駛返工,你點解會用  AI  ?」 與大家分享一下,芝蛋治與 AI 的日常,讓日子變得更高效、更有趣。 閱讀 :芝蛋治無事便讀讀書培養下文學氣息。早前,初讀卡夫卡的短篇小說,有一篇名為「巢穴」,看不明白;問問 Copilot ,原來芝蛋治想錯方向,文中主角其實是一隻類似地鼠的穴居動物,終於有點頭緒。跟著看完卡夫卡的選集,再跟 Copilot 互相討論,再清楚卡夫卡的時代背景、人生歷程及思想,更有趣更省時。 理財 :芝蛋治一向有投資債券,近期發行商提出提早贖回要約。要約文件中,英文和專業詞彙頗多,理解起來頗為吃力。勉強看完,以為是每 $100 面值的債券,發行商以 $109 提早收回,另一方面,投資谷的谷友認為是以 $105 收回;芝蛋治又問問 Perplexity pro ,依據要約文件,計算後是 $104.XX ,芝蛋治問其原由, Perplexity 清楚指出要約的重點,芝蛋治仔細再看,有點頭緒。現價是 $107.XX ,在巿場,沽了! 寫作 :過去每次撰寫 BLOG 總要反覆修訂四、五遍,文字仍難以順暢自如。現在,我先用 AI 協助潤飾語句,再自行微調,效率大為提升;還可製作插圖。 旅遊規劃 :喜愛 旅遊,但對安排行程缺乏興致。 明年想走意大利,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 Masterpieces ;這工作便交給 AI ,有什麼要求便跟「他」說,初步的行程規劃也有條有理。 練習英語 :芝蛋治英語會話能力「麻麻哋」;想練習一下,又沒有語境,又怕尷尬;現時, AI 則成為我練習英語的理想拍檔,閒時,跟 Copilot 用英語「傾下計」,不太會講的,便問「他」如何表達。發音不好,「他」會要求重覆至準確為止。 說回朋友 C ,她說只用了一次 AI ,做 presentation 的講稿,發現AI沒有什麼獨特見解,之後她再沒用了。唉!如果「他」比你更專業,恐怕「飯碗不保」;難保一天,「他」真的變成「更專業」。善用 AI可 提升工作效率,已是職場優勢;不會用 AI 的人,只會漸漸被時代淘汰。 哪 有人還用打字機?除了巴菲特;但他也會用 iphone 。

讀後感《Die With ZERO》《別把你的錢留到死》

圖片
這幾年,芝蛋治多了些時間和餘裕,於是開始多看書,多思考人生。最近看完 Bill Perkins 的《 Die With ZERO 》《別把你的錢留到死》 ,讓我感觸良多。書名乍聽之下頗為激進,如果要芝蛋治自己翻譯,溫和些是「到死歸零」,直白粗獷些就叫「臨死洗清光」。 Perkins 的觀點十分鮮明 —— 人生最大的錯誤,就是一味地累積財富,卻忘了金錢的本質只是工具,用來換取經歷和快樂。   他指出,絕大多數人只是機械式地將錢儲存下來,等到某一天離開世界時,只留下一大堆遺產,卻沒來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。 他在書中詳細講解「如何安心把財產用到歸零」的方法:包括規劃醫療保險、年金、預估壽命和開支,還有在家人或慈善組織真正需要時把財產分配出去。如此一來,財富和人生價值才能達致最大化。這些不詳述了,此文只是記一記芝蛋治的讀後感想。 讀到這裡,芝蛋治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模樣。年輕時的芝蛋治,拼命工作,連放假都放不下心,每每只把努力與儲蓄掛在心上。三十歲之前,只想著要湊齊樓宇首期,之後還是拼命工作,等著六十五歲退休後,開始慢慢「搣」銀行儲蓄。 而 Perkins 自己的回憶也令人反思。他年輕時沒膽豪花,錯過了與朋友一起借錢遊歐的瘋狂日子,如今回頭看,發現那筆省下的小錢,根本微不足道,但歲月撕去的快樂才是無可追回。 當人還年輕、有力氣時,才最能投入冒險。可惜,等到五十歲,芝蛋治才發現,旅遊日時,計劃總是精緻周到,舒適安全全在首位 —— 驚喜卻越來越少。   行程可以很高效,但內心卻總覺得遺失了些什麼。 到七十歲呢?體力與好奇心早已滑落谷底,生活只剩電視機作伴,沒了,便世界沒日。 Perkins 提出一個新鮮概念: 「記憶股息」 。他相信,一段經驗就是一次投資。愈早投資於回憶,幸福感便會像領現金股息一樣,年年累積,愈久愈多。   和家人旅行,學新技能,這些情感的片段多年後仍能回味,溫暖內心。 他建議大家按五年、十年劃分,寫下自己各階段的夢想 —— 你想做什麼?想過怎樣生活?害怕錯過什麼?芝蛋治立刻想起初中時,在課本中認識意大利的文藝復興,渴望看到  Leonardo 、 Michelangelo 、 Botticelli 的真跡。這一夢多年來始終未圓,也許該早點行動,為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。 最可怕不是死時沒錢,而是沒故事、沒回憶、沒經歷。 ...

退休理財小工具 - 計算機

圖片
蛋牛治經常問幾時可以退休。芝蛋治會計一計,蛋牛治又質疑:「你計得啱唔啱㗎?」 近日,芝蛋治發現了投委會網站中,有個理財小工具,內𥚃有各樣理財計算計,其中有關退休的計算機,芝蛋治覺得蠻準(因為跟我算的差不多),大家可以click下面條 link 玩一玩,給自己一個預算。 https://www.ifec.org.hk 計數小工具 現職者,渴望退休人仕啱用。 下面兩個計算機,俾退休人仕用,如果計唔掂,就要出番嚟做嘢!

芝蛋治投資半年小記

圖片
2025年半年剛剛閃過,芝蛋治來個半年小記。 紛紛擾擾的上半年,港、美的股巿都有進漲;美國的道指上漲 4.3% 、 S&P 及納指齊漲 5.5% ;香港的恒指更大癲,升了 21% 。 至於芝蛋的IB倉,股票只佔10%,大部分(80%)都是國庫債券同公司債,餘下10%是CEF。跟股票指數比較,真有點不倫不類,不過都跑贏美國三大指數,芝蛋治的IB半年結有5.67% cumulative return,自己送個Like自己先! 盈利佔比,債券收息佔一半,收「現兜兜」債息;另一半就是股票升值,大功臣是台積電(TSM),但未賣出也只是「紙上富貴」,帳面升值。 下半年會有三隻債券到期贖回,芝蛋治打算再注入投資級債券,不用跟巿場搏命,老本愈儲愈多,穩穩陣陣收息已足夠:這道理,是亞視劇《情陷夜中環》教的。 當然,芝蛋治的「夠」跟大富豪的「夠」是不同層次。 股票方面,下半年繼續月供VOO同BRK.B,低位撈下UNH(如有), 巿場有什麽好玩的,也 會考慮小注參一腳 - 特朗普2.0,花臣多多。 #文章只屬個人分享,不構成買賣建議  

買咗股票:UNH

不知不覺, 6 月已過了一大半,芝蛋治在 IB 設置的多個到價盤陸續成交,涵蓋債券、 ETD 、國債、指數基金( VOO )以及股票。 芝蛋治一向較少買股票,這次則購入了幾股 UNH ( UnitedHealth Group )。這家美國醫療保險巨頭相信大家不會陌生,尤其是今年年初其 CEO 遭遇刺殺事件,成為國際大新聞。 2025 年第一季度, UNH 財報表現不理想,公司下調了全年營收預測,加上 CEO 意外離世等不利消息,導致股價一挫再挫,由$600大幅下跌至約$250。 但 UNH 仍是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,佔據約 25% 的全國市場份額。由於美國人對醫療保險需求穩定, UNH 依然保持收入增長。 芝蛋治計劃持有 UNH 股票 1 至 2 年,目標股價約在 400 至 500 美元之間;若股價跌破 300 美元,也考慮進一步加倉。(芝蛋治買股票的金額好細奀,講到自己喺大戶咁,哈!) 對保險行業有所偏好,目前手持的公司債券包括 CHUBB 和 ATHENE ,而 UNH 則是倉內首隻保險類股票。 除非是短線炒作,芝蛋治會將中長期持有的股票投資想法記錄下來,方便日後回顧和檢討。 #文章只屬個人分享,不構成買賣建議  

既簡單又直接的投資法?!可靠嗎?

圖片
最近美國 30 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飆升至 5% ,讓芝蛋治一位約 50 歲的朋友 W 君興奮不已。 他分享了一個簡單又吸引人的理財思路:假設他有 1000 萬港元的流動資產(他強調是假設,擁有這個假設,實在令人羡慕), all in 投入 30 年期美國國債,年利息高達 50 萬港元,足夠他每年30萬的開支。 30 年後,屆時他已八十歲,本金回籠,不用什麼被動收入,可以慢慢「摵」本金。這樣一招,不用煩惱投資計劃或研究複雜產品,年年收息,十年後就能安心退休,盡情享受生活。 W 君的想法確實非常誘人。 30 年期國債被視為「絕低風險」的投資工具, 5% 的固定收益讓人心安。長期持有直到到期,不僅能保證本金安全,還能避免市場波動帶來的短期損失。對於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投資,或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朋友,「聽起來」這無疑是一條簡單直接的理財路徑。 不過,芝蛋治總覺這策略也有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。 流動性風險 :由於長年期國債,價格波動頗大,如果中途突然需要用錢,提前賣出國債可能面臨價格波動,甚至本金損失。 缺乏多元化 :將所有資金集中在單一資產上,雖然美國國債風險極低。芝蛋治也認為美元仍是不能被撼動的,不過流流長30年,大國博弈,世事難料。理財講究分散風險,「一招鮮」未必合適,芝蛋治認為長年期國債可佔部份,不可能是全部。 通脹風險 :長期固定收益可能被通脹侵蝕購買力。話說回來,基金經理也未必達到每年5%的投資增長。而且,年紀愈大,花錢也愈少,可以「抵消」通脹。 芝蛋治雖對W 君的方法有點商榷,但他的投資思路直接簡單,值得參考;有時真的不須要太複雜。每個人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不同,最重要是打造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,既安心又靈活。 #文章只屬個人分享,不構成買賣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