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25的文章

數年後,又有掘礦奇聞

早前看到一宗離奇的本港新聞:有工程人員在兩間殘疾院舍安裝智能門鎖時,竟然「順手」在假天花裡暗藏了8部加密貨幣掘礦機,悄悄偷用院舍的頻寬和電力。 8部礦機喎!用電、網絡流量一夜間暴增,簡直明目張膽,貪心到極點,結果當然被發現,最終事敗收場。 這宗新聞讓我想起幾年前寫過的舊BLOG——《大企業小薯仔怪談 (3) - 上班挖BITCOIN》。那時在大公司工作,有位同事竟然在自己的工作枱底安裝掘礦機,可說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。 大集團本身用電量大,多一部礦機根本九牛一毛,本來可以「神不知鬼不覺」。怎料該同事跟公司閨蜜自爆,已經「掘」到兩枚Bitcoin !結果祕密一出,馬上被發現,最後只能「被辭職」收場。時至今日,Bitcoin已升至十二萬美元一枚,兩枚差不多二百萬港元,但誠信已破產,這種「致富」是否值得,真是見仁見智。 香港人精靈叻仔,創意無限。但,有些人錯用自己的優點,一遇到「著數」就容易走偏,卻忘了這些行為其實是嚴重刑事罪行。為了搵錢,真係出盡蠱惑,無奇不有! 大企業小薯仔怪談 (3) - 上班挖BITCOIN

股債配置的核心:現金流入

圖片
近日,芝蛋治看了財務 KOL L 君談及資產配置的看法。他主張 50 歲之前應該  100% 投資股票,並以 20 年期美國國庫債 ETF──TLT 為例,指出持有債券極大機會虧錢。 芝蛋治卻認為,用 TLT 來代表整個債券市場並不妥當,因為它屬ETF,沒有債券到期歸本的特性,加上以長債為基金基礎,受長期利率波動影響太大,並不能全面反映債券的功能與角色。 投資的方法千百種,股票、加密貨幣、房產,各人都能依靠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實現資產增值,條條大道通羅馬。但對於芝蛋治來說,隨著年紀漸長, 投資的核心已不再只是「增長」,而是現金流 。 作為一個沒有主動收入的「退休人仕」,如果所有生活開支都要靠變賣資產換現金,遇上股市下跌就可能被迫在低位賣出,白白鎖定虧損。相比之下,債券票息的穩定支付,就像一條自動流入的現金水渠,不僅能支持日常生活開支,還能讓人安心渡過市場低潮。 股票的長期價值在於增值與股息,但它的波動往往過大,不適合作為唯一的現金來源。這正是芝蛋治堅持「債券作為基石」的原因。尤其是建立一條債券梯級( Bond Ladder ),每年都有不同到期日的資金回籠,就像領薪水一樣穩定,還能靈活應對利率周期。 目前,芝蛋治在 IB 上的資產配置大致為:債券 75% 、股票 15% 、其他 10% 。這並非標準答案,而是根據自身處境,不斷調校出來的組合。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長與生活需求,投資心法各有妙處。 對芝蛋治來說,股債配置不只是風險分散,更是「生活保障」的設計。帳面上的波動不可避免,但穩定的現金流,才是真正讓人活得安心的關鍵。 #文章只屬個人分享,不構成買賣建議